年節即將到來!像是放鞭炮、拜拜及走春,都是為了迎接新年好運而行之有年的傳統,同時,也有一些事情是絕對不宜做的,否則可能會被壞運糾纏整年!
新春期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禁忌習俗,也許我們不太認識。以下就整理了新年初一到初五的儀式以及其來由讓大家參考!
🧨初一
大年初一出行稱為「行春」,「春」與台語的「剩」諧音,象徵財氣和食祿都能有剩餘之意;而行者則有聯誼、祝福之功能。男女老幼穿上新衣「行春」、「走春」,大都是到寺廟拜拜或到親友家中拜年,又稱為「賀歲」、「賀正」,在正月初一這天一定要互相道賀新禧,讓自己和親友的運氣都能旺旺來!
大年初一是新年開始,除了開運事項外,也有許多禁忌,切記不能觸犯。例如:忌打破碗、玻璃等,以防破財運;忌叫人名催起床,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;忌睡午覺,會懶散、影響事業運。
👫初二
大年初二在傳統上是出嫁女兒和女婿一起回娘家的日子,又稱做「迎婿日」,比較傳統的想法會認為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選在中午以前,跟女婿一起吃飯的話也盡量吃中午,在娘家也別待到太晚。
回娘家待的伴手禮傳統上稱做「回門禮」,除了禮貌以外,也是為了讓娘家知道女方出嫁後過得很好。也要記得回門禮以雙數為主,單數被認為不吉利。
大年初二也是民間習俗中「做牙」的日子,必須準備禮供祭祀在地財神——土地公,以求新的一年能夠生意興隆,財客源源不斷!
🛏️初三
大年初三俗稱「赤狗日」,相傳熛怒之神「赤狗」會在這天下凡間,人們遇之則凶,易有口角紛爭,因此這天不適合外出拜年,最好多待在家裡休養生息。
另外初三晚上是「老鼠娶親」的日子,所以一般人都會提早睡覺,避免深夜點燈,以免騷擾鼠輩親事。當晚還有「老鼠分錢」的習俗,在家中角落灑鹽、米、糕餅等供鼠輩們享用,象徵新的一年會豐收。
🏮初四
大年初四是「接神日」。在舊年臘月二十四日升天奏報的諸神,謁見玉皇大帝並回報人間善惡後,都在初四這天回到人間。一般接神時辰多在接近中午的時候。為了表示不會忘記有功於人間的諸多神明,因此要以各種不同的祭祀回報。
由於大年初四要接神,因此這天忌出遠門,必須在家恭敬迎接眾神明、灶王爺與家神回來,而且相傳灶王爺會一一點名,所以家人不宜外出。當年犯太歲的人要在初四的時候進行安太歲、點光明燈的動作。
🧮初五
大年初五又稱「破五」、「隔開」,意思是說,新春的節目到了大年初四就算告一段落,日常作息應恢復正常,新年期間的諸多禁忌也不再成立,商家開市大吉。
這天也是五路財神生日,應要擇一最早吉時,打開家中大門和窗戶,並燃香表示歡迎財神,此外,還要供牲醴、點蠟燭、燒金紙、放鞭炮,以「迎財神」,通常又稱為「祭財神」或「接路頭」。
大年初五要將過年期間所製造的垃圾清掃乾淨,有「送窮」的意涵,象徵將窮困送出家門,掃地時則要從外往裡面掃,才能將金銀財寶統統掃進來。